查看原文
其他

对广东治理镉污染的几点建议

2014-06-06 陈能场 土壤观察

对广东治理镉污染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火车头,GDP增长一直持续在两位数以上。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早期的环境治理措施未能与经济发展配套,导致目前在一些地区环境问题已经很突出,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的污染是其中一个典型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镉主要蕴藏在西南方,珠三角地处整个珠江流域的下游,随着上游工业化的进展,矿山和冶炼的加速,重金属镉在广东省下游环境中不断积累,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更是全球镉加工利用的主要地区,此外,因为一些突发性镉污染事件更是加剧了广东的镉环境风险。

长期低剂量的镉摄取主要对人体的肾脏等造成功能障碍,长期高剂量的镉摄取才能导致痛痛病,这主要发生在日镉摄取量达数百ug的矿区。在1998年日本富山市召开的“痛痛病和镉环境污染对策” 国际会议上得出,镉日平均摄取30ug将会导致1.5%的人产生轻度的肾脏功能障碍。

据有关研究成果,广东省从1992年到2008年,居民的镉摄取量从22.3上升到65ug,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反观日本,从19792004年的调查表明,日本人日镉摄入量为从46ug降低到22.3ug,这是日本政府和科学家长期高度重视环境镉污染的控制的结果。欧美人的镉日摄取量约在15ug左右。

综上所述,广东环境中的镉污染态势比较严峻。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加强对镉的源汇调查和控制,并进一步加强镉污染区域的治理以及镉的人体健康效应的监控,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具体建议如下:

严格控制镉污染源对环境的镉排放

广东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和粤西。矿山和冶炼厂和分布在山间地带的农田狼牙交错,此外广东还是电池和电镀产业大省,因此镉污染源多。严控污染源的镉排放是减少广东省镉污染现状恶化的上上之策。

加强河流污染的监控和治理

西江和北江是广东省外源镉输入的重要途径,珠江流域上游的贵州,云南,广西都是我国镉主要蕴藏区域,这些省份的很多区域的土壤和河流底泥的镉含量已经超过了我国相关的环境标准;这些流域的雨量很大,镉很容易以泥沙携带和溶出通过河水向下游扩散。建议省有关部门加强对主要河流的监控和治理,同时加强和上游省份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尽可能少的镉通过河流等介质进入我省境内。

高度重视水稻和蔬菜生产的镉污染风险评价和污染治理

广东也是我国主要水稻生产区,水稻生长对土壤的镉毒害不敏感。在轻度污染地区,水稻生长和产量都表现正常,但稻米含镉量大大超标。应该尽快查明镉污染的范围、分布和镉问题农产品的产出情况,尽快完善土壤镉环境标准,水稻生产的镉控制标准和规范,研究和试验示范大规模镉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技术。

对外来输入的大宗粮食加强监管,并通过建立粮食输入的产地环境检查验证制度确保粮食安全

广东是缺粮大省,每年从外省进口大量的稻谷。但一些地区,如湘江流域,其镉污染也很严重,当地所生产的粮食镉超标严重。建议加强大宗粮食进口的检测和监管,同时对粮食生产基地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所进口的粮食达到国家镉卫生标准,同时减少外源镉通过粮食这一途径对广东的输入。

加强镉的生态环境效应和人体健康效应的监控和研究

肾是镉的靶器官(与三聚氰胺一样),镉被人体吸收后经过肝向肾转移并蓄积,部分也扩散到肺、前列腺等器官。在1998年日本富山市召开的“痛痛病和镉环境污染对策” 国际会议上得出,镉日平均摄取30ug将会导致1.5%的人产生轻度的肾脏功能障碍。最近瑞典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即使低剂量的镉长期摄取也将对人体的肾以及其他器官如前列腺产生功能障碍。在2009年第四个世界肾脏日,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史伟教授指出,广东慢性肾脏病者超过1000万。令人担忧的是,广州居民中的慢性肾病患者病情知晓率仅有9.4%,九成的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终末期肾脏病阶段,不得不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虽然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广东居民的高镉摄入量是否对肾病产生一些影响,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但如前所述,目前广东不论是农村或者是城市,日平均镉摄取量已经超过了WHO的卫生标准,因此过量的镉摄取所带来的潜在的人体健康效应值得公共卫生部门的关注。

加强宣传,扩大有关知识的普及面,建立与公众沟通的良好渠道

一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污染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和科学素养,二是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公开和发布渠道,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作者陈能场系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